会说话的石头书写着另一种高贵(文/泊也)
- ◆新书快讯:热烈庆祝石国才老师的《拯救麻雀的姑娘》、郭传超老师的《长夜春时》、邵建华老师的《春天的码头》、王桦老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李沛花老师的《迷城》、杨林水《桃溪浅处》、陈国林老师的《难忘的记忆》、韩湘生老师的《岁月的歌吟》、魏昌盛老师的《风景这边独好》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重磅消息:丛书号出版,价格非常优惠,名额有限,欢迎报名!
- ◆申请成为作家会员(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微信:2416378191)
会说话的石头书写着另一种高贵
文/泊也
武义被誉为“萤石之乡”“萤石王国”,萤石蕴藏量居各县市之首,因开发早,产量大,品位高而闻名中外。但对于武义萤石,我却知之甚少,偶尔从朋友口中得知一点。年少的时候有村里的人在武义萤石公司工作,很是羡慕,长大了也要当矿工,因为当矿工是一种荣耀,尤其是矿工,更是令人自豪。
18岁时离开家乡去当兵,这一走就是26年,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第二故乡。此时武义萤石也由辉煌走向“低谷”,武义东风萤石公司也破产了。这虽然是题外话,但与武义萤石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老矿工17岁下井采矿,60岁退休,从矿工、井长到领导,一路坎坷,从他的口中我也对武义萤石的过去有了一知半解。荧石业曾是武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武义人民的骄傲。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崩地裂,生灵涂炭,美丽的天神女娲选出白、绿、碧、赤、黄五种颜色的“五色石”,将其熔化成岩浆补好了天上的窟窿,让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女娲补完天后,把多余的五色石子洒向大地。其中,晶莹碧绿的萤石,便有幸落在了武川大地。
宝藏遗落人间,本该是好事,但在国家极度贫困的年代,它不但没有给武义人民带来幸福,反而是无尽的灾难。
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钢铁工业所需的萤石辅料,一直依赖以武义为主的浙江萤石矿山供应。“九一八”事变后,浙江的萤石采矿业纷纷停办,只有武义的璋华砩矿公司仍与日本保持商业贸易。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璋华砩矿公司经理被金华警备司令部以资敌罪拘捕,迫使矿山停产,断绝了日本的萤石来源。同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日军当即派遣技术间谍,潜入金华、武义等地,进行周密的萤石矿源调查。
1942年5月,日军统兵9万人,以破坏东部海上机场、掠夺萤石资源为军事目标,发起浙赣战役。《侵华日军第13军作战命令》:“金华一带,萤石埋藏量达三百五十万吨,武义占百分之九十,品位超过百分之八十,居亚洲之首,日本每年可供给萤石十五万吨,实是日本国钢铁业所需”。
同年十一月,日军在武义开出华中矿业公司武义石矿,在杨家、蒋马洞等10处开出采矿场。在武义,日军85师团22师团长开始盗采萤石资源。
历史记载表明,从1942年6月到1945年2月,日军从各地搜捕了1700多名农夫,抢劫了10多个矿场的萤石,共计41万吨,其中大部分运往沈阳,少数运往杭州、上海。为方便运输,日军还兴建了金华至武义轻便铁路,与浙赣铁路相连。日本人撤出后,留下的萤石还来不及运走就多达3万吨。
解放以后,被破坏的矿山又恢复了生机。1950年4月,浙江省金矿管理局成立,清理日伪军残留物,开采恢复生产。1966年12月更名为浙江东风萤石矿,1980年11月更名为东风萤石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萤石生产和经营企业。东风莹石公司全盛时有3个矿,16个井,2500多名员工,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公司发展进入高峰期,年出口额高达800万美元。八十年代中期,“东风”上缴税收为每年800至1000万元;在武义街头耸立的“武义纳税排行榜”上,“东风”名列前茅长达10年之久。
萤石又被称之为“软水晶”,一般人认为萤石性脆而易碎,除作为工业资源外,萤石矿晶体多作为收藏品或科普标本。其实不然,因为萤石的晶体结构存在着许多 “空洞”,而这种结构更容易被铁、镁、铜等离子填充,由此使萤石可以呈现出:绿、紫、黄、蓝、橙、棕、粉、烟黑等色彩,甚至在一块标本上也可以同时呈现出多种颜色,如果将各种颜色的萤石放在一起,可以组成像彩虹一样的美丽色系,因此,萤石又称“彩虹宝石”“梦幻石”。
萤石雕刻从技术上分有浮雕、镂空雕、和圆雕等,从工艺上分有雕刻件、车件、抛光件、球体件以及原生态晶体件、标本件、组合件等八大类。“武义萤石雕”是继“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后的 “浙江第三萤石雕”,其花色品种主要有人物、动物,并渗透着中国吉祥文化元素。山水风景、花果、花鸟鱼虫等为主,武义萤石工艺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
正是由于萤石颜色多彩,珠宝界按照萤石的工艺用途和颜色特征将萤石分为宝石级和玉石级两种。从矿石到高档工艺品,得益于企业的不断开发创新,萤石工艺品的艺术附加值也逐步提升,萤石身价倍增。
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萤石资源不可再生。在萤石产量日益下降的情况下,聪明的武义人另辟蹊径,走上了加工萤石工艺品的道路。武义神舟宝石工艺品厂在第一时间拥有了工艺品加工厂。通过多年的业务拓展,原来非常普通的萤石经过巧妙构思、精雕细刻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宝贝”。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萤石加工从工艺、石质、造型等方面更加精细化,品种越来越多,造型越来越美,形状也越来越丰富。面对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因素,为提高武义“中国萤石之都”的知名度,2016年成立了由神舟宝石工艺品厂厂长邹泽群担任会长的武义萤石文化协会。
据邹会长介绍:由于武义“萤石人”在长期开采萤石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储备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因而一些敢想,敢干的武义“萤石人”就走出武义,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从事萤石开采。
金秋九月的上午,我们如约来到了武义城郊的神舟宝石工艺品厂,风云人物邹泽群总经理在我们一群文友面前倒显得有些拘谨,好在不缺气场的邹总很快就找回了自信,从容地带着文友参观了工艺品陈列馆。面对琳琅满目,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各式萤石工艺品,参加采风的文友除了惊叹就是发自内心的钦佩。采风团作家季健康老师随即诗兴大发:
《萤石赋》
季诗魂有缘千里武义城,萤石祥云运相牵,萤石精彩无限期,与君共勉强中强!
牛郎织女彩虹桥,桥下仙气来缭绕,桥上福运连麦香!
运石萤,萤石运,山上福运连天堂!
天上人间塑造武义本地特色萤石文化气息发奋图强,任重道远!
多彩武义,名人故居,人间仙境,仙山奇缘,萤石文化,源远流长,天然奇特,精雕细琢!
萤石思想,与人合一,人性自然点燃文学梦想!
萤石本质,日月精华!显露七星流星花园,神剑紧握在手,风云争锋,大地万物,自然形成,恩泽宇宙!
萤石灵魂,如精魂之刃锋利,神山天然自出精华!
人杰地灵,仙女玉琼,诗魂悠悠,风云争霸,时代辉煌!
一块块在地底下沉睡了数千年的萤石,经过工匠们的精心构图雕琢最后成为一件件世间珍品,在赞叹之余,还有发自内心对邹总经营理念的敬佩,巾帼不让须眉,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面对一件件精美的萤石工艺品邹总如数家珍:“这是我们店的镇店之宝,陪伴我二十多年了,无论出多少钱都舍不得出手……”邹总指着一块完美无瑕的碧玉深情地说道。
“随着国内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不少雕刻精良、寓意美好的萤石工艺品成为了中国家庭喜爱的收藏品、馈赠亲友的礼品及佩戴佳品,我们将会更加用心去挑战,去创新。”邹总说。
随后举行了简短的“青年作家网武义萤石文化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
面对未来,邹泽群信心满满:每天面对会说话的石头,所有的一切都显得云淡风轻,在做好业务的同时,也将拓展各种渠道做好产品宣传,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武义萤石的魅力所在,让武义萤石发扬光大,走近千家万户。
拥有梦想是伟大的,在资本和流量为王的时代,理想与热爱似乎已经过时。可是,时代的泥沙一晃而过,赤子的初心永远珍贵。在对萤石事业执着追求中,邹泽群书写着另一种高贵。
作者简介:
叶伟强,笔名泊也。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散文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手机摄影协会会员,打过工当过兵干过个体做过记者编辑,土生土长农民的儿子。自1996年开始先后在《人民公安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者杂志》《中国工商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浙江法制报》《扬子晚报》等100余种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小说、诗歌600余篇(首),新闻稿件2000余篇(幅)。部分文字被收入60余种文集。《情感咖啡屋》《流年》文集编辑,2014年12月出版个人散文集《轻描淡写》(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获奖作品若干。现定居金华,喜欢读书看风景。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编辑部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