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郭山下有“田庐”

  • ◆新书快讯:热烈庆祝石国才老师的《拯救麻雀的姑娘》、郭传超老师的《长夜春时》、邵建华老师的《春天的码头》、王桦老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李沛花老师的《迷城》、杨林水《桃溪浅处》、陈国林老师的《难忘的记忆》、韩湘生老师的《岁月的歌吟》、魏昌盛老师的《风景这边独好》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重磅消息:丛书号出版,价格非常优惠,名额有限,欢迎报名!
  • ◆申请成为作家会员(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微信:2416378191)

知道坛头村是2015年的秋天,而知道“田庐”民宿是2018年以后的事了。

这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早在南宋宝庆年间,就有先民从义乌迁往居住,村中现存有婺州窑、古码头旧址以及17幢明清古建筑。坛头村东临武义江,北靠后郭山,西接婺州窑历史生产流通重地窑山窑街,义武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如今作为浙江首批传统村落的坛头村,已成为浙中生态廊道上的一颗“明珠”。

“田庐”民宿就是这个村庄的文旅项目之一,一个只有300多人的小村庄,但因为有了“田庐”民宿成了“网红”打卡村。

一个烟雨蒙蒙的午后,萌生了去坛头村看看的念想,随车的帅哥靓女立即响应,没有油纸伞也没有高跟鞋,踩着青石板就这样随心所欲的在街巷溜达,那时候的坛头村刚开始做美丽乡村,但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没有导游解说,也没有村人引路,顺着村巷我们在寻觅曾经的过往。

林水相融,白鹭成群,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鸟语花香,松涛涟漪这些都是坛头村独有的天然资源,还有那带着传奇的潘午潭、湿地公园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瞬间就对这古村落有了好感。

一席烟雨渡红尘,一间故屋忆往昔。古村落那种特有的熟悉味道,源自于曾经的拥有,有着很多似曾相识的况味,坛头村也不例外。

当走近那片“松涛笙歌起,藤蔓缠松枝”的50亩松树林时,我瞬间被震撼了。在这乡村一角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原生态的松树林,让我越发的喜欢上他。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森林、古道、农田、河流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当时我就戏言坛头村就凭这松树林必将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结果证明我的戏言是正确的(但只是冰山一角)。

在松树林仰望天际,那种从丛林缝隙里折射的阳光,特别的有韵味,除了柔和还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松树林自然是野生鸟类的乐园,成片的松树林遮天蔽日,展现出了一份静谧、一份和谐。听着天籁般的风声飘过非常悦耳。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是生命的象征,更是一种传承。坛头村的水让这个网红打卡地有着别样的风情。望着在水面上戏水的白鹭,听着湿地草丛中的虫鸣,顿时让人陶醉。

古村落除了厚重的人文历史,还有那潘午潭的红舫船,在微风中悠闲摇曳,水中那红白相间的倒影更是一道风景。即兴打油诗一首:“一叶扁舟卧湖心,轻盈翠柳漾湖畔,远山烟雨水微澜,春意盎然美如画。”

弹指间,五年时光一晃而过,期间曾断断续续去过几次坛头村,只是每次去的人不一样,心境也略有不同,虽然对整个村落的前世今生不太了解,但亦能说出个大概。

岁月如梭,春去秋来,金秋九月,有幸参加“青年作家网”组织的武义采风团活动。而这次行程中就有去“田庐”民宿采风的安排。富有田园生活诗意的“田庐”民宿,是履坦镇党委、政府和坛头村两委引进的首个文旅项目。早就耳闻坛头村的“田庐”民宿是一位叫徐小冰的企业家在操盘,而且经营的红红火火,名声在外,甚至超越了武义的郭洞、俞源等景区,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由“田庐”民宿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常常成为本地媒体的头版头条,知名作家、诗人、画家纷纷入驻工作室,“田庐”民宿也逐渐成为了武义乃至浙江省文旅融合的一个新高地。

有缘的人总会有相逢的时候。早就想见识一下这位传奇的掌门人,只是没有机会,这次采风恰好让我遇上了。其实早在各大媒体公众号、宣传画册上已经领略过徐总的风采,导致第一次见面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作协主席鄢子和老师介绍完毕才知道那就是久仰大名的“田庐”民宿掌门人徐小冰,人如其名,儒雅精干。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成为了武义网红打卡点、武义文旅新标杆,这不能不说是掌门人徐小冰魄力所在经营有方,更是传奇。

隔行如隔山,一个好的企业家跨界做民宿未必就能成功,但是徐小冰他做到了,不但做到了,而且做的风生水起。这源自于他对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源自于他对乡村民宿的经营理念,更是他对美丽乡村的特殊情怀。

一个村落的发展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他遇上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他遇上了;一家民宿的运作需要政策的扶持,他遇上了。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切都归功于他对追求事业的执著。“田庐”民宿应运而生,从此坛头村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秋天的午后,阳光炙热,但阻挡不了采风团文友对田庐的向往,我们走进了田庐。在“田庐”文创园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文学交流座谈会,徐总详细介绍了“田庐”文创园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青年作家网汪鑫主编也围绕当下的“文化自信”作了详细阐述,并对文学创作中需要注意的方向进行了点评。青年作家网执行主席刘慧明老师针对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剖析,并就文学是情怀还是把情怀与商业互融作了精彩分享,采风团成员聆听后受益匪浅。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在坛头村是一道风景。游客们闲暇来游玩,总会带上孩子,走走孝道,谈谈神奇的传说,借此让孩子的心灵播下孝道文化的种子。

如今,坛头诗歌创作、湿地摄影、书画写生、水上瑜伽等项目,隔三差五就会在“田庐”文创园举办。活动成本小,宣传范围广,给村里的新生业态带了生机和活力。而“田庐”文创园文旅结合的扩容升级,以文化为契机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给坛头村的美好未来奠定了基础。随着“田庐”民宿的名气越来越大,随着政府对古村落保护意识的越来越重视,不久的将来,坛头村将是武义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样本,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泊也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评论:

1 条评论,访客:1 条,站长:0 条

0%好评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1. 泊也
    泊也发布于: 

    第一次投稿,不太熟悉流程,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