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 我的蜀山印象(散文 轻度清)

  • ◆新书快讯:热烈庆祝石国才老师的《拯救麻雀的姑娘》、郭传超老师的《长夜春时》、邵建华老师的《春天的码头》、王桦老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李沛花老师的《迷城》、杨林水《桃溪浅处》、陈国林老师的《难忘的记忆》、韩湘生老师的《岁月的歌吟》、魏昌盛老师的《风景这边独好》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重磅消息:丛书号出版,价格非常优惠,名额有限,欢迎报名!
  • ◆申请成为作家会员(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微信:2416378191)

我的城市中心有一座海拔284米的死火山——蜀山,似定海神针般,我们整个城市都围绕着她缓缓展开,壮大。我们通常习惯叫它大蜀山,她是我们这座工业城市的绿肺,也是我们闲暇时最喜欢攀登和休憩游玩的地方。

近水楼台先得月,十年前我搬家至大蜀山下,在蜀山上踟蹰无数次。身在其中,心有交融,日子久了,谈不上有多欢喜,却也难说出她的种种好来。

冬天的大蜀山好像了无生趣。有雪的时候,白皑皑的一片,掩藏了一切。行人寥落,踏雪至山阶,只顾攀爬,好像爬山仅仅是在完成一件事情。

护林人钟爱大雪,这不仅可以解脱他们每日清扫与巡视的麻烦,也减少了忐忑难眠的焦虑。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山林防火的重点时段,护林人神经紧绷,唯恐出什么差错。这个季节,没雪的日子,若有人在环山道上出没,常常看到护林人员在周围逡巡,眼睛放光,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蜀山的树木是原生态的。入冬之后,叶尽飘落,几无绿色,树木参差无序,径自伸向天空,好像在申诉着什么,又好像在这寂寞的季节里,向路人宣誓某种存在感。这偶尔也让我想念起市区道路两旁人工培护的绿植了,整齐划一,密不透亮。然而,蜀山上的这些杂乱粗野的生命之树,或许也正是大蜀山的魅力之一吧。

不知为何,秋天的大蜀山好像人更多些。万木萧索,落叶缤纷,原本是极正常的事儿,并没有觉得这些稀松平常的景色可以触动我。不过,倘若适逢下了一场秋雨,那些原本仍然恋恋不舍的黄叶,一夜之间好像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约而同堆满树根边,厚厚的,风吹不散,耸立着,远远看,金黄金黄的,勾起人很多莫名的思绪。

那年,赋闲在家,诸事索然,整天不知疲倦地在山上晃荡,常常忽略晨昏交替。时常也分辨不出蜀山的秋和春之差异,尤其是雨天,都是雾蒙蒙的,湿漉漉的,树上点缀着零星绿色,若不是满地黄叶提醒,不辨今夕何年!

夏日雨中的大蜀山,远远地看,也是雾蒙蒙的,不过有别于其他季节的雾气,是那种席卷一切的重雾,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象她的怀里一定藏着什么丰富的内容,念兹在兹,于是便会急切地加快进山的脚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是深秋的山景,但我觉得有时候也很像夏雨里的大蜀山。空气清新自不待说,且渗透着秋的凉意。因为是盛夏,孩子放学在家,身心无羁绊,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山雨里暴走,畅快淋漓。

山路边那些树啊草呀,在夏日里着实有些癫狂,长的胖得不成样子,每次见他们生机旺盛却无所谓地矗立在那儿,谈不上敌视,但绝不友好,不像春天里那般内敛温和,相看不厌。以后见得多了,也渐渐释然,反而觉得踏实,野蛮生长不应是生命最自然的状态吗!

再后来每次见他们,并不会像那些偶尔来爬山的青年男女,随意折几支,挥舞着追逐嬉戏。我觉得他们像朋友,默默地站在那儿,每天看着我这个失意的中年人,独自一人上山下山,带着一份同情和理解。有时候,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深望他们几眼,沉思片刻,歇息一下,然后扭头下山。有一段时日,我每天都期盼着上山去,好似赶赴生命中重要的约会。

我对春天的大蜀山印象深刻,多半源于她的薄雾环绕,远看像一堆坠落的云,轻浮地卧在那儿,让人终究想走近看个究竟。而待我走近了,周围一览无余,并未感到雾的侵扰。初春的树仍然光秃着,倒是成群的鸟儿已经跑出来浪了,她们鸣叫的散漫,好似客人太少,提不起兴致。我徜徉其中,心里拥堵,有些恍惚,不想疾走,遂摘下耳机,故作认真地细听,试图发现更多春天的痕迹。

环卫工起得早,散见于环山的各个路段,手里拎着黑色的环保袋,边走边四顾茫然,无精打采的样子,让偶尔上山锻炼的人们觉得颇有些遗憾:她们每天活儿简单,面对花草虫鸟,呼吸新鲜空气,少了许多人间烦扰,不应是幸福的吗?可看上去却如此的心不在焉。

殊不知,环卫工常年漫山遍野单调疲累的奔波与搜寻,早已让五彩缤纷的山野美景,变成了她们眼里垃圾与非垃圾的二维世界。我们眼里还有风景,只因有人在默默守护啊!

近几年,生活忙碌,登山次数少了,但只要有空暇,我仍然会忍不住地攀登蜀山,不为其他,就是想重温一下一个中年人生命中的一段蜀山印记。

 

作者简介:轻度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简书网签约创作者,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喜欢阅读和写作,作品散见于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简书网和部分自媒体平台,同时自运营“壹明JR”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轻度清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