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奶奶

  • ◆新书快讯:热烈庆祝石国才老师的《拯救麻雀的姑娘》、郭传超老师的《长夜春时》、邵建华老师的《春天的码头》、王桦老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李沛花老师的《迷城》、杨林水《桃溪浅处》、陈国林老师的《难忘的记忆》、韩湘生老师的《岁月的歌吟》、魏昌盛老师的《风景这边独好》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重磅消息:丛书号出版,价格非常优惠,名额有限,欢迎报名!
  • ◆申请成为作家会员(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微信:2416378191)

 

爷爷和奶奶对我来说,都是童年不可或缺的存在,奶奶和爷爷不一样,如果说爷爷的性格更加偏执,有主见,奶奶就更加传统老练,但在一些方面上又不大讲究。

自打记事起,因为我和父母一直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妈妈和奶奶经常吵架,慢慢才知道这就是都会存在的婆媳关系问题,可是小时候不懂,不明白她们吵什么,也不愿意向着谁,只是每次默默的跑开。长大后,我也意识到,吵架的原因无非就是生活习惯不同,奶奶经常喜欢做饭做一大锅,中午吃一顿晚上继续吃,而我妈妈喜欢现吃现做吃新鲜的,其实双方都没错,只不过确实是对方不理解对方,从而使得双方经常因为这类大大小小不同生活习惯导致的问题吵个不停。

小时候不理解奶奶,我不明白为什么偶尔一次两次,吃饭吃不干净要被说的那么严重。那时的我不以为然,没有节约的意识,只是单纯的想着今天的饭不太好吃,稍微剩一些没关系,如果哪天的饭好吃并且味道和我的胃口,我就要趁机多吃几碗。奶奶不知道我的这种想法,但是对于我剩饭的行为非常嗤之以鼻,坚持要让我把饭吃干净,苦口婆心的对我说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当时她所处的那个年代吃不上这么好的饭。而对于她的苦口婆心,我也是敷衍的答应,我不以为然,想着赶紧吃完饭,尽管心里并不是认同,但是不想让她再和我说这些老生常谈的话,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慢慢的我上了小学,上了初中,我逐渐意识到奶奶说的话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种地辛苦不易,吃饱饭已经是难上加难,有很多地区没有如今那么好的条件,我也学会了珍惜我当时所拥有的来之不易,就这样的潜移默化下,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也明白了当时奶奶的用心良苦,我现在也会经常制止别人浪费粮食的行为。

印象里奶奶还偶尔会和爷爷吵架,因为爷爷有这喝酒的坏习惯,奶奶总说,爷爷总不听,还非常不满的反驳,我知道奶奶是为了爷爷好,我也经常帮着奶奶劝说爷爷,在我的加持下,爷爷通常不会说什么,在现在想来真是好气又好笑。

奶奶特别惯着我,特别喜欢我,当时小学的时候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奶奶,我回来了。听着熟悉的应答声,我往往会多一句嘴,问今天吃什么,随后就会蹦蹦跳跳的去洗手准备吃饭。奶奶做的烩菜最好吃,我格外喜欢吃里面的玉米和土豆,奶奶每次也会特别关照我给我多放。而我不喜欢吃肥肉,我就经常偷偷把肥肉给家里的小狗狗吃了,奶奶总是看破不说破,这份偏爱也慢慢伴随着我,长大了。

小时候妈妈对我和妹妹非常严格,我们经常因为贪看电视,不写作业惹妈妈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特别生气所以就一气之下把我和妹妹的书包扔出去了,虽然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方法确实不对,但是可以理解妈妈当时的心情。奶奶知道了,给我和妹妹把书包拿了回来,对我和妹妹说:快去写作业吧,要不然你妈妈又不高兴了。我俩灰溜溜的去写了,我感谢奶奶那时候对我没有发脾气。我知道奶奶虽然对我学习上面并不是特别严厉,但是我相信她一定希望我成才,而我也不愿意她在和亲戚邻居谈起我成绩的时候,说不出话来。

原来和奶奶一起住的时候,每天的饭菜都是我决定的,不是我“权力大”而且真的不知道吃什么饭,我可能还能给一些提议,奶奶也是经常顺着我的意思,做我爱吃的饭,我爱吃奶奶做的疙瘩汤,因为小时候会不注意穿衣,经常感冒发烧导致我躺在床上一整天,没胃口,没力气,而且总不愿意吃药,我总会让奶奶给我做疙瘩汤,奶奶做的疙瘩汤仿佛有魔法,我经常趁着热气大口大口的吃下,然后再闷呼呼的睡过去,我的小病不舒服在不经意间消失了。没过几天我就又能蹦蹦跳跳,如今我也时常想念我的家里那份熟悉的味道。

我现在上大学,离得家越来越远了,好像慢慢的对家里那份期许也少了不少。不是我不想家里,而是因为大大小小的的学习和琐事淹没了,我想回去看看奶奶,想回去再尝尝奶奶做的烩菜。因为我知道其实奶奶没有变,而是我变了。我想念家的心情因为外面的繁华冲淡了,我亲爱的奶奶,等我回家吧。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张乐艺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