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考察见闻(文/朱诚)
- ◆新书快讯:热烈庆祝石国才老师的《拯救麻雀的姑娘》、郭传超老师的《长夜春时》、邵建华老师的《春天的码头》、王桦老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李沛花老师的《迷城》、杨林水《桃溪浅处》、陈国林老师的《难忘的记忆》、韩湘生老师的《岁月的歌吟》、魏昌盛老师的《风景这边独好》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重磅消息:丛书号出版,价格非常优惠,名额有限,欢迎报名!
- ◆申请成为作家会员(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微信:2416378191)
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考察见闻
朱 诚(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摘 要:作者在对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考察后,才知道瑞典哥德堡号商船1745年1月11日来华装载大约700吨中国茶叶等货物从广州启程回国的茶叶中,居然有大量松萝茶,虽然此商船不幸触礁沉没,但沉没海底239年打捞上岸后的松萝茶由于锡罐封装严密,茶叶并未受水变质,沉没海底200多年的中国古茶,居然还能泡饮,由此松萝茶名扬四海。万安镇是1915年由万安老街吴鲁衡毓记罗经店制作的万安罗盘和日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享誉全球的所在地,在万安镇轮车村91号万安镇老罗盘店可见,这里至今仍沿袭老祖宗的手工活值得一看。此外,万安镇至今保留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启蒙馆旧址,其塾师吴尔宽的人生境遇和底层劳动人民的求学之难给少年陶行知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参观后才知陶行知先生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自勉对联,抑或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学理论,均是从他在万安启蒙馆开始就逐渐渗透了陶行知先生情系大众的平民意识。
关键词:安徽休宁县万安镇;松萝茶;万安罗盘;陶行知先生的启蒙馆
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作者在参加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项目(全国丹霞地貌基础数据调查)(批准号:2013FY111900)子项目调研期间,曾多次到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东麓的万安镇调研。发现此处基岩和所建的桥梁岩体以及古建筑徽派古民居的地基岩体均为下白垩统浅红色厚层状岩屑砂岩夹紫红色薄层粉砂岩的K1h白垩纪徽州组[1]外,万安镇还有以下几件值得关注的内容:
1 松萝茶
一是调查发现:休宁县在历史上是我国产茶大县,茶园20多万亩,年产茶近万吨。时至今日,曾经名扬四海的松萝茶不但许多人不了解,即使休宁本土对此品牌的历史和影响也因年代久远而不广为人知。看了《海阳漫话》第五辑[2]才知:1992年,瑞典哥德堡号商船从大西洋北海瑞典哥德堡市西侧的卡特加特海峡[3]的海底打捞出水,从船上发现中国的松萝茶才震动商业界并惊艳四方。
休宁地处皖南深山腹冲,明代这里产出的松萝茶因质高技巧爆响天下,后走出国门,成为最早的外销茶。产于休宁的松萝茶是中国著名的药用茶。古医书《本经蓬源》记载:“徽州松萝,专于化食”。1930年赵公尚编著的《中药大辞典》介绍:“松萝茶产于徽州,功用: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降痰,久饮能治顽疮、高血压等症”。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英国人在浙江舟山群岛设贸易战购买中国茶,松萝茶占其三分之二。乾隆十年(1745年),瑞典哥德堡号载中国茶叶回国,后不幸触礁沉没,其中多为松萝茶。
据《海阳漫话》第五辑[2]记载,哥德堡号(East Indiaman Gotheborg)属瑞典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于1731年成立,哥德堡号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的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从南海到达中国广州。第一次是1739年1月至1740年6月,第二次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最有名的是第三次,是在1743年3月至1745年9月。该国商船每年都远航到中国,少则一二艘,多则三四艘。不幸的是,当哥德堡号第三次来华即1745年1月11日,装载大约700吨中国茶叶等货物从广州启程回国的第八个月触礁沉没,东印度公司当即打捞,两年间仅捞起30%的货物,其余货物则沉睡海底。
直到1984年,瑞典一次民间考古活动再次发现沉睡于海底的哥德堡号,两年后,新一轮打捞重新开始,经八年努力,1992年此商船残骸才浮出海面。在此次打捞上来的货物中,人们发现了一整箱中国茶叶。奇怪的是,沉没海底200多年的中国古茶,居然还能泡饮。用一位亲眼所见打捞过程的瑞典画家斯丹勒的话说:最感兴奋的一刻是,见证了沉埋海底239年的中国古茶,由于锡罐封装严密,茶叶并未受水变质,神奇的茶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感到困惑:这是什么茶?《中国茶叶五千年》[4]作出权威回答:1993年9月,哥德堡号沉船茶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虽说浸没海底239年,由于锡罐封装严密,茶叶并未受水变质,这些茶叶为清乾隆年间的福建武夷茶和徽州的松萝茶。瑞典人看到了商机,他们花巨资重新打造了一艘哥德堡号,从瑞典哥德堡市港口启航,历时9个多月于2006年7月18日经中国南海驶回到广州,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六世亲自随行,广州十万市民倾城而动,并专门举办了“哥德堡号-广州之夜”的盛大焰火晚会。今天瑞典哥德堡市人人都知道中国,他们对中国的热情,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就与260多年前沉没的哥德堡号商船有关。同时,哥德堡人出于感恩,将一小包茶叶送回它的故乡中国,中国茶界同样为之兴奋,并举办一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为此拍摄了专题片《追逐太阳的航程》。
从休宁到瑞典,再从瑞典回到休宁,历经两百多年,这个奇迹般的时刻终于在2008年春季到临。休宁县用最隆重的仪式,迎接263年前走出家门的哥德堡号松萝茶回到了她的家乡。据《海阳漫话》第五辑[2]记载,2008年春季在休宁县完成庄严的交接仪式后,沉船茶开始向世人展出,观者如云,宾客不绝,欣赏和惊论,骄傲和自信,将所有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动和兴奋得一塌糊涂。今天的中国,人们对哥德堡号也充满了热忱,其根源在于这艘商船给中国茶叶带来了荣耀和自信,其中的松萝茶主要产地主要就在休宁的万安镇和海阳镇。
2 万安罗盘
二是发现万安镇自明末清初之后就是皖南著名的商埠。茶叶、木竹、及土特产品可顺流直达新安江,当时的万安曾吸引了众多商人在此定居。在上世纪40年代,万安的店铺曾多达近200家[5],经营日用百货、南北杂货、糖果、文房四宝、酱油酱菜、国药、烟酒、文具、刻字、罗经、豆制品等商品数千种,商贾云集,使万安成了各类社会文化现象的集散地。当时的万安囊括了名山秀水,古塔古桥、古代书院、徽商徽医、徽派建筑、徽派三雕等新安文化所有的古风雅韵,万安罗盘则成了古代徽州社会文化生活标志性图腾之一。
万安生产罗盘至少有300多年历史。“老吴鲁衡罗经店”创始人吴鲁衡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人。1915年,由万安老街吴鲁衡毓记罗经店制作的万安罗盘和日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享誉全球。那一年,徽州的胡开文后人所制的“地球墨”、“祁红”、“太平猴魁”与吴鲁衡罗盘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同获金奖。此后,万安成了海内外寻觅罗盘之所,万安罗盘声誉远传海外。
在万安镇轮车村91号万安镇老罗盘店可见,这里至今仍沿袭老祖宗的手工活:工作台上摆着一摞圆盘模子、几柄刻刀、数杆毛笔、一方砚台。工匠先将盘中心凿一圆圈,内置一枚转动灵活的指南针,然后用尺和笔在盘上画出多道放射形方格,酷似蜘蛛网,制作者在每一格上密密麻麻写上八卦、天干、地支等名称,最后涂上一层油漆,使其抚之平滑、光可鉴人。
风水之说对万安成为罗盘产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朱熹曾提出坟地的选择要“安固久远”,“使其形体全而神灵得安”,如果“择之不精地之不吉”,则“子孙亦有死亡灭绝之忧”。这些话使老百姓对选阴择阳慎之又慎。于是,行走江湖的风水先生是越来越多,万安罗盘的身价也就越来越高。因此,万安罗盘不仅以具有东南西北方位定向功能闻名,而且也因它绘制有根据八卦和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来指出某一个地点的方向而有了其某种特殊的意义。八卦本为象形文字,传说是伏羲氏所作,后来经过人们赋予其某种自然和人文现象,风水先生便依据卦象口若悬河来判断建筑和坟地等位置的好坏与否,以便选阴穴、择阳穴。在休宁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还可知,万安除了制作罗盘外,还制造日晷,这种通过日光投影来测定时辰的计时器,比罗盘还要古老。
3 陶行知先生的启蒙馆
三是调查发现:万安镇有一幢二层结构的徽式深宅“吴门流芳”,其两侧的耳房仍保存完好,这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启蒙馆旧址。
关于陶行知的光辉业绩和生平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众所周知,介绍陶先生不朽一生的各类书籍大都从他进安徽徽州歙县徽城镇小北街崇一学堂说起,而介绍陶先生15岁以前的经历却很少见。事实上,陶先生在17岁之前有近一半时间都生活在万安镇。陶行知3岁时家境中落,父亲陶槐卿在休宁县海阳镇开设的酱园倒闭。为了还清债务,陶父不得不把陶行知寄养在万安的涨山镇外祖父家中。由此陶行知和万安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膝下只有7岁的陶行知,外祖父母不忍让行知幼年辍学,于是便送他到万安镇塾师吴尔宽门下求学。吴尔宽,字仲容(1865—1925年)秀才出生,曾两次参加乡试而未中。从此,吴尔宽绝意功名,归家立馆收徒。吴先生学识渊博,好学不倦,对弟子要求严格,很快成为名闻乡里的塾师。从1898至1905年,陶行知在吴尔宽门下度过了7年的寒窗生涯,在吴先生教授下,陶行知读完了《四书》、《五经》,并奠定了古文基础。在写作上,行知才思敏捷、诗文出众,极受吴先生赏识,正是在“吴门流芳”度过的七年私塾之学奠定了陶行知的学问基础。
1908年,17岁的陶行知在歙县崇一学堂毕业后,就是在万安老街边的“古城岩下、水南桥边”码头上船,往杭州求学,与送行的父亲挥泪告别。1930年,陶行知有《献诗》一首怀念这一与父告别的情景:“古城岩下,水南桥边,三竿白日,一个怀着无穷希望的伤心人,眼里放出悲壮的光芒,向船尾直射在他儿子的面上,望到山水天,合成一张大嘴,隐隐约约地把个帆影都吞没了,才慢慢转回家去。我要问芳草上的露水,何时能得当年的露珠?”,陶行知写道:“回想初别情景,历历如在目前。今特追摄入诗,送别人竟不及见,思之泪落如雨” [6]。看了这段陶行知先生的《献诗》,就不竟令人想起朱自清1925年写的与其父亲在南京浦口火车站离别时的散文《背影》。
陶行知先生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他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美国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徽州自古教育兴盛,封建科举制度使徽州出尽了风头,尤其是休宁县从康熙三十年(1691年)至光绪六年(1880年)的189年间共出了14名状元,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接连三科状元均为休宁儒生所得。但吴尔宽的人生境遇和底层劳动人民的求学之难给少年陶行知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这使陶行知看到更多的无疑是科举制度的弊端。这从以后陶先生创办晓庄师范、兴建育才学校以及提出的“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系统教育理论中可见一斑。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自勉对联,抑或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学理论,均已渗透了陶行知先生情系大众的平民意识。
在万安镇“吴门流芳”宅院旧址内,至今仍可见1946年7月25日上午,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在上海为陶行知先生临终前送终的照片,以及周恩来同志向陶行知先生遗体告别后当日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内容,其中第三段内容对陶行知先生的逝世提到:“这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不可补偿的损失。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我这次去沪曾意识到陶先生的安全,提出要上海工委劝他修养一时期。话未传到,人已不在。假使陶先生临终能说话,我相信他必继韬奋之后请求入党”。在该宅院旧址内还可见毛泽东主席当年为纪念陶行知先生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的“万世师表”、董必武的“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郭沫若的“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等题词,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授予陶行知先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授予陶行知先生为世界十大教育巨人之一等复印件。
综上所述,若到了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松萝茶、万安罗盘和日晷、陶行知先生的启蒙馆均是值得一看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朱诚、蔡天赦、杨昊坤等,2019,《华东地区丹霞地貌特征调查研究》,科学出版社,367—373.
[2]郑建新,2022,百年松萝回故乡,《海阳漫话》第五辑,休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编,140—146.
[3]李安强主编,2017,《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58—59.
[4]陈奭文、王郁风、李鸿儒,2001,《中华茶叶五千年》,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出版社.
[5]程必定、汪建设,2004,徽州五千村(休宁县卷),黄山书社,11—23.
[6]方利山,2022,万安老街“旺”休宁,《海阳漫话》第五辑,休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编,31—39.
朱诚简介:朱诚,男,1954年12月26日出生,安徽歙县人,1988至1989年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生期间参加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区域环境演变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地学报》编委。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编辑部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