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作家专访||谭做:文字不曾给我以力量,我也未曾给文字以生命
- ◆新书快讯:热烈庆祝石国才老师的《拯救麻雀的姑娘》、郭传超老师的《长夜春时》、邵建华老师的《春天的码头》、王桦老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李沛花老师的《迷城》、杨林水《桃溪浅处》、陈国林老师的《难忘的记忆》、韩湘生老师的《岁月的歌吟》、魏昌盛老师的《风景这边独好》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重磅消息:丛书号出版,价格非常优惠,名额有限,欢迎报名!
- ◆申请成为作家会员(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微信:2416378191)
自出生以来,皆是在父母的关怀备至下成长,而后背上行囊、泪眼婆娑,踏上求学之路,不识字的母亲几次毫不犹豫地转头就走。后来母亲和我说“不亚于分娩之痛”,可是“我要是回头了,你就更舍不得了,你要学会坚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思想处于天崩地裂式的动摇之中。
那段时间总会感叹,假如我不曾选择读书识字、假如我不曾选择他乡求学、假如我不曾选择为事业而奔波、假如我不曾选择为理想而出头,那或许我的迄今为止的这一小段人生也能够平平淡淡、没有起起伏伏。在某次与朋友的聚会上,在酒杯碰撞声之中,我高声呐喊“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作家”,似有穿林透叶之苍劲,却仍难掩歇斯底里之苍白。
而后,我孤身一身,逡巡于花花世界中灯红酒绿的幻想之下,拼命地用一根又一根更厚实的铁链来让自己挣脱于现实的层层束缚。我开始模仿村上春树,效仿他笔下的“我”,去“杰的酒吧”找寻属于我的“风吟声”,在屈指可数的几个肆意妄为的露宿街头之后,我写下了第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迄今为止,我都仍只给它命名为“壹”。
接着,便是“贰”、“叁”、“肆”、“伍”、“陆”,诸如等等。
渐渐地,我开始让自己去仔细地观察生活,我会驻足聆听月色下的蝉鸣、会伸手抚摸清风中的飘絮、会闭睛思索菜场小贩交易时的乐章。我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一支笔和一个相机,把别人的生活、别人的言谈、别人的欢声笑语都记录下来。我尝试用我手中的笔写出这个世界的山青水绿、写出过往路人的你侬我依,我试图给我写的文章冠以姓名,可直到《买菜》、《浅春》、《水缘》这些尚未出世便夭折的文章出现后,我仿佛明白了,我只是太想写出一篇新的让自己满意的文章,但我始终只是活在了别人的生活里。
才明白,在那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走着走着、把自己走丢了。
在某个周末,我回老家去办党员材料,本是打算速速办妥就走,却意外的在几周后的某个周末,当我端起咖啡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时,《老张》出现了。
我从未曾向“老张”索取过力量,因为我只是碰巧想到了他。
我更未曾给“老张”赋予过生命,因为他本就是鲜活存在的。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谭做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