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亮的故事(上)

工部侍郎陈希亮的故事

(上)

胡宗杰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园内,原来有一座荣县文庙。上世纪九十年代扩修校舍时,才将破败的文庙拆毁了。文庙内的名宦祠中,供奉有一块陈希亮的牌位。荣县志里的职官、政绩篇里,也有陈希亮的记载。陈希亮何许人也,荣县人为什么会世世代代对他顶礼膜拜呢?下边听我来给大家讲一讲陈希亮的故事。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四川眉山青神县学里的生员陈希亮,字公弼,听从老师建议,决心外出求学。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和陈希亮都是跟着大哥大嫂过日子。午饭时,母亲坐上方,陈希亮坐下方。大哥大嫂坐左手方,大侄儿陈庸和小侄儿陈瑜坐右手方。大家一起过大年,菜肴较为丰盛。腊肉,香肠,糖醋大鲤鱼,香辣牛肉,小煎兔肉,红烧鸭肉,凉拌鸡块,木耳鸡汤。全家人其乐融融。母亲年老,有些耳聋,吃闲饭,不大管事。大哥大嫂一边喝酒,一边说些佃户们交租欠款的事。希亮趁大哥大嫂喝得高兴,向大哥说道:

“大哥大嫂,县学里的老师劝我到成都府学里边去读书,我也想到高一级的学校里去继续深造。”

“二弟,你今年十六岁了,乡下人读书读到你这个地步,也就够了。能写能算,别人骗不了你。你到成都去读书,要花多少钱啊!这样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不如开一所私塾,招几个学生,收一点儿束脩来补贴家用。”

“大哥大嫂,家里有那么多铜钱,你们就给我一些吧!我不想当一个私塾老师混日子糊口。还想继续深造,求取功名。”

“二弟呀,家里的那些铜钱,我还想再去买几亩田地,本身就还差一些,给了你,不差得更多啦!我们县那么多读书人,有几个考上功名的?许多人考了一辈子还是考不上。年青人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是要脚踏实地才是办法。”

“大哥大嫂,你们原来拿那么多钱去放贷生息,你们少买两块田地也够我读书的费用了。”

“说到放贷生息,这样吧,二弟,你一定要外出读书,我们也拦不住你。乡亲们借贷欠我们的本息共有32万钱。你去收,收回来就算你的。我们一文钱也不要了。你到成都读书,到京城读书,什么都有了!”

“32万钱就是320贯,这可不是小数目。你如果外出花天酒地,三文不当二五,花光了又回来分田分地,分老祖屋那可不行!”

大嫂拿出一大把借据,连忙予以说明。 陈希亮知道,这32万铜钱有许多是呆账,死账。他没有争执,只是说:

“大哥大嫂放心,祖上留下的田产房屋,我半点儿也不要。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回来给你们争什么祖产。我如果眼睛只盯着祖上留下的这点儿产业,我这些年的书算是白读了!”

“口说无凭,二弟,你还是写一个字据吧!”

大嫂不依不饶,生怕希亮以后反悔,回来分祖上留下的田地房产。陈希亮回到自己屋里,写好字据,愿意接收乡亲们外欠32万钱款,自愿放弃祖上田地房产,立字为据,永不反悔。落好日期,签上名字,盖上手印,交到大嫂手里。

陈希亮拿过大嫂递过来的借据,回自己屋子里去了。他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准备明天出发。下午,他挨家挨户地将这些欠债的人,通知他们明天早饭后到关帝庙聚会,他有话对大家说。

第二天上午,人们纷纷齐聚关帝庙。一大群人围着陈希亮纷纷求情:

“二少爷,二少爷,我欠你们家的钱实在是没办法偿还,大少爷过年前就到我们家催收过了,这才过了正月十五,你叫我们去哪儿拿钱还给你们呢?”

“二少爷,我们家也没有办法,几个孩子吃得做不得,老母亲又长年累月病拖拖的,抓药都没得钱得,哪有钱还给你们啊!”

“二少爷,二少爷……”

陈希亮挣脱围着他的人群,登上几级台阶,双手高高举起,向下压了压,高声对乡亲们说:

“乡亲们,乡亲们,我知道你们家里遇到了困难,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会向我哥借高利贷。本身利息就高,再加上利滚利,因此债台高筑,无法偿还。现在,我哥把你们的债务分给我了,一共是32万铜钱。我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再也不要偿还这笔债务了。这是你们的借据,我今天当着大家的面一把火烧掉。你们既没有借我家的钱,又没有欠我家的息。大家两不相干,从此清清白白。”

说罢,陈希亮拿出早准备好的两小块火镰子石头,敲打引燃一根草纸拧,吹起明火,点燃了借据。乡亲们开始以为他是闹着玩儿的,后见他果然烧掉了借据。呼啦啦全跪在地上跟他磕头。嘴里纷纷嚷道:

“二少爷,二少爷,使不得,使不得!你这样做的大恩大德,叫我们如何报答啊!下辈子当牛做马,我们也报答不了二少爷的恩德啊!”

乡亲们磕完头起来,台上早没了二少爷的踪影。消息传到希亮大哥大嫂耳里。大哥大嫂咬牙切齿地怒骂道:

“这个不争气的败家子儿!我们几十年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挣来的钱,你一把火就给烧光了!好啊,我倒要看看,你身无分文,拿什么过日子。你到成都讨口要饭去吧!你想学冯谖(xuān)为信陵君烧掉债券买什么‘义’,信陵君当齐国宰相,富可敌国!你小子穷光蛋一个,充什么阔气,摆什么谱?你以后讨饭回来,哥子嫂子绝不认你这个败家子,汤也不会舍一口给你喝的!简直是气死人了!”

陈希亮靠着自己平时省吃俭用存起来的几个钱,只身来到了成都。首先要考虑的是栖身和吃饭的问题。他写了一张应聘启事:

青神县秀才陈公弼,应聘家塾先生。束脩高低不究,但求藏书富有。课童孜孜不倦,诲人如沐春风。

他拿着应聘启事来到春熙路繁华地段,在那些下苦力的应聘人中间坐了下来,将应聘启事放在面前。两天之后,一个老者来到他的面前看了一眼他的启事后说道:

“小伙子,你的字写得好啊!”

待他低头看完陈希亮的应聘启事后,不禁叫了起来:

“陈公弼,陈希亮。我也是青神人,才从青神回来。你烧掉债券的事,不胫而走,尽人皆知。走走走,到我家去,我正要请家塾先生。你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陈希亮收起启事,跟随老先生问道:

“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啊?”

“我姓宋,名叫宋竹青。和你去世了的父亲是好朋友。在成都开米行。我小儿子宋辅比你小两岁,在府学里读书。他用心不够专一,我想给他找个伴读。你们两正好可以相互砥砺,共同进步。”

所谓吉人自有天相,这可是陈希亮打着灯笼火把也找不到的好事!从此,他住在宋家,和宋辅一起作伴,在府学里发奋攻读。几年之后,学问日进。后来,宋辅在京城去世,母已年老,儿子宋端平尚幼。陈希亮把宋母和宋端平接到家中供养起来。为宋母养老送终。培养教育宋端平长大成人,考中进士,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此是后话。

几年后的一天,陈希亮收到侄儿陈庸来信,说他母亲已经去世,父亲身子大不如前。希望叔父不计前嫌,回来照看家里,并指导侄子们的学问。陈希亮不敢怠慢,千恩万谢,辞别了宋老先生,回到了家里。他一边料理家中田产的管理,一边督导两个侄儿陈庸陈瑜,和他们一道刻苦读书。他们不论寒暑,夜以继日,挑灯夜读。吟诗作文,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他带着两个侄儿进京赶考。捷报传来,叔侄三人同时高中。四邻八乡的人,无不为他们感到高兴。乡亲们称他们为“陈家三俊”。若干年后,那些当年被陈希亮免除欠款,烧掉债券的人家,自动行动起来,配合官府拨款,出钱出力在陈家门前立了一座牌坊,题名叫“三俊坊”。高中之后,陈希亮初任大理评事,陈庸被任命为浬州推官,陈瑜被任命为房州推官。

不久,长沙县知县空缺,吏部委任陈希亮出任。陈希亮不敢怠慢,立即走马上任。上任不久,就接到十几户村民的联名状,上告护国寺海印法师,侵占他们的田地。他们多次上告,官府置之不理!他正要发签捉拿海印法师的时候,师爷周明山给他使眼色,让他不忙。他连忙叫这些村民到外面等候,待他问清情况后再作处理。村民们退出后,周明山告诉他道:

“陈老爷有所不知,这个海印和尚,自称海印国师,绝非等闲之辈!由于法术高超,他经常被真宗皇帝的章献皇后家请去作法驱鬼,消灾弥难。也是好些达官贵人家的座上宾。当今的仁宗皇帝对章献皇后也要礼敬三分。这个官司拖了好多年了,没有人敢接这个状纸。即使接了,也是不了了之。老爷刚刚上任,还是不要去趟这趟浑水的好!”

“仁宗皇帝登基已经十多年了,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岂容这等宵小之徒,装神弄鬼,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不行,我就是要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老爷初入仕途,今后的道路还长着哩,犯得着为几个小民百姓,拿自己的仕途来做赌注吗?”

“当官如果只考虑自己的仕途,那老百姓还会有好日子过吗?知县被称呼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就是要做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别人怎么做我管不了,我绝不做那些为所欲为的权势者的帮凶!”

随即,他出来告诉告状的村民们,明天,到大堂上来,本县堂还你们一个公道!

第二天,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聚集了上百的人来看陈希亮审案。一大早,陈希亮就差人将海印和尚捉拿归案。陈希亮坐上公堂。两边衙役排列两旁。陈希亮一拍惊堂木,大声命令道:

“升堂!”

“威武……!”

衙役们将杀威棒捣地作声,一遍“梆梆梆梆,嗡嗡嗡嗡”的声音震耳欲聋。

“传被告!”

海印和尚被五花大绑地押上公堂,横眉怒目地瞪着陈希亮。陈希亮一拍惊堂木,喝令一声:

“跪下!”

“本国师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菩萨跪父母。你小子矮矬矬瘦筋筋一个身材,乳臭未干,胎毛未脱,穿上官衣也不过是一个七品芝麻官!本国师跪你何来?”

“什么狗屁国师,你来到本官堂上就是被告一个。你敢藐视本官,咆哮公堂,衙役们,给我拖下去重责四十大板!”

几大板打下去之后,海印和尚杀猪般嚎叫起来:

“哎哟!哎哟啊!好你个狗官,你打,你打!自会有人来罢你的官,摘掉你的乌纱帽。章献皇太后的父母亲对本国师都是客客气气的,你算什么鸟官,老子看你能够神气多久!”

骂声越来越低,越来越低,四十大板打完之后,海印和尚再也骂不起来了。末了,瘫倒在大堂上一一招供,签字画押,退还乡亲们的所有田地。海印和尚被充军到西夏前线服役。他结交的章献皇后家和一些达官贵人,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说话。全都保持沉默。因海印和尚恶迹昭昭,咎由自取。全县及周边四邻的老百姓,无不对陈希亮刮目相看,顶礼膜拜,呼之为青天大老爷。

一天,陈希亮监斩一个即将砍头的伪造纳粮凭证的犯人万国权。午时三刻一到,陈希亮掷下令牌,喝令行刑!刽子手拔去万国权背上的亡命牌,将他按在砍头墩上。

“冤枉啊——!冤枉啊——!”

陈希亮叫停止行刑,把万国权押上监斩台,看他有什么话说。犯人来到高台之上,声泪俱下地哭诉道:

“老爷,青天大老爷,小民冤枉啊!小民上交的纳粮凭证,是向郴州竹场的何明章老板买来的。他说他多交了2石粮的纳粮数量,1000文铜钱便宜卖给我,我拿去上交后就不用再纳粮了。我怎么知道是假的呢?前任大老爷不听我的述说,打得我九死一生,我不得不承认是我自己伪造的。老爷,小人一个字都认不得,哪造得起什么纳粮凭证啊!”

“你敢和何明章对证么?你有什么依据证明你是向他买的呢?”

“老爷,老爷,我当然可以和他对证。我们村许多人都知道,我去年没有挑粮向官府交纳,就是因为买了何老板的纳粮凭证去交的。许多人还羡慕我不用肩挑背磨去纳粮,还赚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铜钱哩!”

于是,陈希亮将万国权重先收监。暗访了万国权的左右乡邻,他们都证实万国权确实向郴州竹场老板何明章花1000文买了2石粮的纳粮凭证。他估计,何明章要伪造凭证谋利,绝不止于这一次,这一张。他派人四处明查暗访,果然发现有十多个乡民向他买过各种凭证。于是,他派人将何明章抓起来,结果发现何明章早就卖掉竹场,逃之夭夭了。他一边通缉捉拿何明章,一边行文刑部,将万国权无罪释放。半年之后,在京城将何明章抓获。开始他拒不交待,后在各种证据面前,他无法抵赖,终于认罪画押,斩首示众。乡民们无不夸耀陈希亮明察秋毫,公正严明,是老百姓的好父母官。

三年期满,考绩优秀,迁陈希亮为殿中承,担任陕西鄠(hu)县知县。鄠县师爷曹腆曾担过几任知县的师爷。县中大小官司没有他的认可就办不成。他看见陈希亮20多岁,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暗中对手下人吩咐说:

“来了一个嘴上没毛的。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别理他,按我们的老规矩办!”

陈希亮初到任上,办事有些处处掣肘,发觉曹腆对他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他明察暗访,访查到曹腆贪赃受贿的证据,拿到他面前,问他是怎么回事?曹腆立即威风扫地,磕头如捣蒜:

“陈大人,陈大人,小人有眼无珠,糊涂老迈,万望大人赎罪,万望大人赎罪!”

“你原来那些细小猫腻,我可以不再追究,但今后必须给我老老实实,公正办差。如果发现再有贪赃受贿的事,我可是新账老账一起算,绝不轻饶。”

“大人放心,大人放心,借给我十二个胆子,也不敢再犯了。小人一定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公正办差。大人叫我走东,我绝不敢走西。唯大人马首是瞻!”

后来,在陈希亮的调教之下,曹腆果然变成了一个良吏。有一天,陈希亮带两个随从便衣外出寻访。忽见十几个拖娃带仔,挑筐背箱的逃难人群。陈希亮问他们:

“请问老人家,你们这是要往哪里去啊?”

“哪里去,我们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啊!讨口要饭,走到哪里算哪里吧!”

“为什么要去讨口要饭啊?”

“你是外地人吧,听你口音。活不下去了啊,但凡有一丝活路,哪个会去背井离乡,讨口要饭啊!”

“今年没有什么灾荒,怎么会活不下去了呢?”

“没有什么灾荒,有比灾荒还更厉害的哩!四里八乡,到处是什么瘟神祠,水神祠,火神祠,风神祠,到处都要钱。不拿钱你家里喂的鸡牲鹅鸭,猪儿狗儿牛儿,什么都会害瘟,都会莫名其妙地死去。甚至家里的房子也会莫名其妙地遭到天火的焚烧!这个样子还能活得下去么?”

“有这等事,地方官不管一管么?”

“好多年了,地方官得了好处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个来管老百姓的死活啊?”

“老人家,你们别去逃荒了。我就是刚来的县官陈希亮,别人不管的事,我来管。从现在起,你们再也不用交那些莫名其妙的保护费保佑钱了。那些装神弄鬼欺压百姓的端公道士和尚巫婆,绝不能逍遥法外!”

“陈老爷,陈老爷,真能是这样的话,我们还用去逃什么荒,要什么饭啊!你真是小民百姓的青天大老爷啊!”

逃荒人群呼啦啦跪倒在路旁。陈希亮一一将他们扶起。并让他们同自己一道回到县衙,每人发50文生活费,让他们先到街上买点儿吃的,填饱肚子,回家安心种地。然后明察暗访,抓捕三个投毒放火的红衣老人,将他们就地正法。关闭作恶多端的非法祠庙300多所,勒令78 家端公道士和尚巫婆,回家老老实实种地,不得装神弄鬼,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法令实施之后,全县震动,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四邻州县也纷纷效仿,风俗为之一变。三年任满,升迁他为太常博士。上千父老送他离开鄠县时,哭着说:

“陈老爷离开我们,红衣老人又将出现了,我们的苦日子又将来临了……”

陈希亮安慰大家说:

“乡亲们可以放心,后来的县官也不会擅自改动前任的法令。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可写信给我,上报朝廷,给予制止,绝不能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死灰复燃,逍遥法外。”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胡宗杰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胡宗杰
所有来稿,请作者文责自负。若有来稿涉嫌版权(文字或图片),请与网站工作人员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工作人员微信号:51101507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