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州路学政王廱
- ◆热烈庆祝梁慧老师的《诗海拾趣》、语泉老师的《紫巷》、张贤春老师的《鸡往后刨》、贾光华老师的《轻轻走过》、张青山老师的《西边太阳东边月》、汪家弘老师的《徽州魂之忠烈有道》、两木金老师的《遥望故乡月》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征稿‖2023•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开始征稿,欢迎签约作家和文学会员参赛!
- ◆申请成为签约作家或文学会员,请添加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请添加微信:2416378191
- 新闻‖青年作家网策划出版的系列图书成功亮相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
梓州路学政王廱
胡宗杰
少年不幸
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荣德县(今荣县)城北的小路上,几个小学生放学回家。大家异口同声地嘲笑奚落一个叫王教源的孩子:
“王教源,死亲娘,娶后娘,相隔千里帮不了忙!王教源,爹不管,娘不管,家公家婆懒得管!”
那个叫王教源的小孩哭着回家告诉家公家婆,同学们欺负他的事。外公外婆安慰他说:
“别管他们,他们胡说的,你爹前几天才写信回来问你的学习呢,谁说你家公家婆不管你啦,我们明天去找你们的老师告他们去,他们再敢胡说,老师会打他们的手心,打他们的屁股!”
第二天,外公到学校给老师联系之后,小孩们再也没有谁奚落嘲笑他了,反而全都来巴结讨好他。
王教源的书名叫王廱(雍yōng),字教源。父亲王梦易是北宋仁宗嘉佑元年的进士。中进士之前,就和母亲在老家荣德县结婚了。后来父亲考中进士,到绵州,果州,青神等地当官,都是带着母亲和他一起去的。不幸的是母亲二十多岁就因病去世,父亲又被朝廷任命为右军巡判官,一个人无法带着他远去千里之外的京城任职,只好将他送回荣德县老家,交给他外公外婆照看。教源发奋读书,一心效法父亲,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哪知数年之后,父亲就被罢官归来。回来的第二年,父亲就含恨辞世。他帮着继母,带着两个弟弟王庠王序,刻苦攻读,为实现继母在父亲灵柩前发下的誓言,将孩子们抚育成人,取得功名,恢复父亲的荣誉官职,为父亲重先举行隆重的葬礼。
沐浴皇恩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和两个弟弟都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继母的侄女向太后当政,下旨安排远在千里之外的姑姑的儿子们出来为朝廷效力。二弟王庠,诗词文章数第一,深受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赏识,又是苏辙的女婿。还受到中书舍人吕陶的推荐。他是人人看好的出仕人选,但王庠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他告诉大哥和小弟说:
“如果我们大家都外出为朝廷做事,母亲在家就无人奉养;如果我们全都不外出为朝廷做事,父亲的冤屈又无法伸雪。我看大哥和小弟你们先去为朝廷效力,我在家侍奉母亲。以后我还可以参加朝廷的选拔考试,不愁没有出头的机会。”
就这样,王序恩补为承务郎,被任命为果州(今南充)司法参军;王廱当上了梓州路学政。梓州路治所在梓州(四川三台县)。领梓州、遂州、果州、资州、普州、昌州、叙州、泸州、合州、荣州、渠州、怀安军、广安军和富顺监。管理的地盘还是够宽的了,川东南一带的南充、遂宁、资阳、泸州、荣县、富顺等地盘都在其管辖之内。官儿的级别大概相当于现在省教厅厅长吧。
新官上任,管理这么多地方的学校兴办,人才培养,考试选拔,推荐上报等工作。好在有一大批业务精熟的办事人员为他分忧解劳,业务上倒也用不着操多大的心。拜见顶头上司,地方大员,接受下级宴请,自然是在所难免。十天半月之后,稍微清静下来。一天休假,一个叫罗俊才的副手带着他熟悉三台名胜,地方掌故。他们缓缓地离开学政衙门,往云顶山进发。他们先来到一个不大的平台。罗俊才向他介绍说:
“王大人,据说三国时期刘备和诸葛亮带兵从荆州出发,进入四川,占据潼川府(今三台县),驻扎妻王城(今妻江镇)。诸葛亮在这里布玄阵设置‘七星灯’。你看,这平台上的七个圆洞,不是和天上的北斗七星一模一样么!”
“嗯,不错,但这是不是后人根据传说设置的就说不清楚了!”
“是啊,三国之后经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到而今七八百年了,哪个说得清楚呢?”
后来,他们又来到一座茅草屋跟前,罗俊才又告诉他说;
“王大人,这就是当年杜甫在梓州住过的地方。杜甫从成都到梓州住了一年另八个月,写下了近150首诗词。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在这里写的。可叹他‘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梦想,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最后病死饿死在湖南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时年59岁!”
“是啊!国家战乱,民不聊生。多少英雄志士,墨客骚人,壮志难酬,抱憾终身,实在可叹!”
后来他们又游历了慧义寺。寺院始建于北周,初名安昌寺,唐初改为慧义寺,南宋时又改为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又称琴泉寺。他们游历了大殿,回廊,观赏了正殿后的甘露洞。罗俊才边走边热情地给王廱介绍沿途景观和人文掌故:
“王大人,甘露洞内的这股泉水终年不断,夏季如注甘凉,冬季涓涓温甜。泉水滴入下边这口山泉池内,叮叮咚咚,回声激荡,似悦耳琴声。这便是‘琴泉’的来历所在。”
“嗯,不错,洞内的回声确有琴韵之妙。果然是个好地方。看来我们今天是不虚此行了!”
他们又来到寺下千佛岩山崖的摩崖造像处。
“大人请看,这里的摩崖造像一共有十几龛,1000余尊。右边这两个洞叫“赵岩洞”。原为东汉崖墓,是唐代隐土赵蕤rui隐居著书处。”
“嗯,不错。我知道赵蕤是唐代著名的道家、纵横家。李白曾拜他为师,向他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学习治国安邦之术。赵蕤和李白在唐代是我们蜀中二杰啊!赵蕤的术数,李白的诗文并称于世,为后人称道。”
“王大人果然是见多识广,赵蕤的主要著作是《长短经》。全书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记述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善恶四大内容,又以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两个重点为核心,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想结论和安邦治国的主张。”
“是啊,《长短经》在‘人才学’、‘管理学’、‘军事学’等方面都有许多卓越的见解。我们都应该认真学习。只是后人对这部书了解甚少,知之不多罢了。”
后来,他们站立高处,放眼观看:寺庙周围,古树参天,山门前的两棵银杏,分别达两米多的围抱,远望若巨伞华盖。山城四周,山峦滴翠。北塔东塔,遥遥相望;涪江凯江,汇流环饶。慧义寺依山傍水,景物宜人,使人流连忘返。当夜他们就住在寺内。俯瞰城里的万家灯火。耳闻众僧的诵佛经忏。到也怡然。第二天游罢归来,王廱诗兴大发,题诗曰:
五色琉璃白昼寒,当年佛脚印栴檀。
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
夜睹圣镫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
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
由于在家时堂兄王祖元,二弟王庠与黄庭坚的密切交往,王廱也自与山谷先生有书信往来。当上了梓州学政之后,王廱又写信向山谷先生请教佛法、易经、论语等方面的学问。山谷与王廱提学书云:
某顿首,数日苦食他家作病,稍自将节,得小愈。又苦宾客,寝食不得自便,眼花头眩,而两癞鬓煎迫如火,不欲久留之。今日意思小佳,且写得数篇遣回。大概佛法与《论语》、《周易》,意旨不远。《论语》大旨,不过迁善改过,不自覆藏,故“君子坦荡荡,入大庙每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天地同根,万物同一气。”故曰:“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但谛审谛观,当如何是其人,莫认只今弄影戏汉。若识得万事成办。元不欠少,北窗日欲落,来人请行,不能一一道所欲言。千万珍重。
这封信对研究黄庭坚生平,思想,生活病痛,以及和王廱兄弟交往的感情都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勤牧学台
北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弟弟王庠的岳父苏辙,当上了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当上了宰相,执掌朝政。弟弟王序的官也越做越大,这对王廱的工作开展也提供了方便之门。俗话说朝廷有人好做官。至少,有背景撑腰的人,别人是不敢给你小鞋穿的。上司,下属对他都是言听计从。视察下属的各个州县,到处都是上请下迎,风光无限。他也抓住这有利时机,广兴学校,力促学风教风的转变,大力培养优秀人才。
他以兴办学校的名义向朝廷要钱,向地方政府筹歀,然后要求各州府县,在每一个场镇兴修学校,形成规模,政府监管,并出资聘任老师。不再满足于利用破旧的寺庙,办一点儿私塾性质的小规模学校。一天,他带着一些随员到资州视察学校的兴建情况。资州学政官范才富对他举行了高规格的宴请。并就王大人下拨的经费和地方筹集的经费安排作了汇报。晚上,还将两轴名人字画和一些地方特产送到了王大人下榻的官舍。
第二天,又亲自陪同视察。一路上王廱十分高兴。他从范大人的汇报中看到了地方上的重视。从他下拨的经费和地方上筹建的经费数量上看,各集镇修建一所质量较高的小学校,还是绰绰有余的。他们先骑马赶到驯龙镇的学校修建现场。木工们推,刨,砍,削,锯,钻忙过不停。石工们打石头,砌地基,修台阶,井然有序。他仔细观察发现石料全为不易风化的青石料。他高兴地点了点头;当看到修建的木料全为松木时,他不禁皱了皱眉;当他随手拿起两匹堆积的屋瓦轻轻敲击时,却听不见瓦片发出清脆的声音,只是噗噗作响。用手一掰就碎了!他当即责问道:
“范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这,这大概是主管人员偷工减料,卑职监管不力,望大人赎罪。”
“朝廷和地方上出了那么多钱,兴修的学校是百年大计。你用松木,过不了多少年就会遭虫蚀,为什么不用杉木、柏木?你这种屋瓦盖在房上,管不了一年就会破烂漏雨,下边的椽子檩子也会跟着遭殃,腐朽毁坏,你这是百年大计么?”
“卑卑卑职一定改过,卑职一定改过!”范才富语无伦次,额头上的汗像黄豆般的往下滴。
后来,他们又去了两个兴建的工地,发现全是一个样。回去之后,他联系州官,派人彻查,发现范才富在全州各县镇兴建学校的过程中,收受主管官员的巨额贿赂,以次充好。买回的大批劣质材料造成浪费。于是抓捕了相关人员数十人,把他们送进了监狱,进行惩治。同时发文各州府县,以此为鉴,进行整顿。这样保证了梓州路下辖的各州县及时纠正了主管官员收受贿赂,以次充好的歪风邪气,使各兴建学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又是一年童生考试之后,王廱提学大人又带领几个随从来到怀安军(宋代设置,辖金水金堂二县。)视察。
怀安军学政张长富带领下属官员出城迎接。官舍安置,接风洗尘,汇报工作,处处都让王廱十分满意。第二天午休时,王廱穿着便服,带着一个亲信在大街上随便走走。看到街边一个卖字画的年青人悬挂的字画还很有水平。山水画很有唐代李思训、王维的意趣。草书也深受张芝、王羲之、怀素等人的影响。王廱在他书写的一轴草书跟前驻足观看。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老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倒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有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舍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录子美醉时歌,元祐五年怀安军曹无为书此遣兴。”
后边还有一枚大大的白文篆字印章“曹无为印”。
见有人来欣赏书法,年青人热情招呼:
“先生喜欢书法,这幅草书能读通的人可不多啊!”
“这是你写的,你叫曹吴为?”
“是是是,我就叫曹无为。今天遇见大方之家,让先生
见笑了。”
“你去参加过梓州路的举人考试吗?”
“不怕先生笑话,我连续三年参加怀安军的秀才考试都是榜上无名,名落孙山!而我同村财主不学无术的儿子幸永禄,今年却榜上有名。”
“啊!你这幅书法要多少钱呢?”
“先生如果喜欢,拿去就是,就算交个朋友吧!”
“这也是你的心血之作,我给你二十个铜钱吧!”
“那就谢谢先生的破费赏识了。学生感激不尽!”
回到下榻的官舍,休息一会儿。下午上班之后,王廱来到张长富的办公室里查看今年录取的秀才名单。果然看到有个叫幸永禄的的人。他向张长富询问道:
“刚才到街上转了一圈,看到一个叫曹无为的年青人在街边卖字画。我看他的功底不错嘛,咋会连续三次考试不中呢?”
“这个人,我知道,他的考试文章妄评朝政,指斥朝廷西北东北对契丹,对金国的一味地纳贿苟安,终将养虎为患,不可收拾!这些朝廷大事,我等尚且无权妄议,何况一小小书生!这样狂妄的人,当然不能录取。”
“听说你们今天下午要召集考中的童生见面,我们也去看看吧。”
“好!王大人能去给大家作指示,童生们真是三生有幸。定能使大家干劲倍增,勤奋刻苦,将来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张大人客气了,为朝廷选拔人才,只要能公平公正就好了。既不能滥竽充数,又不宜有遗珠之憾啊!”
他们来到童生们集聚的场所,主管官员正在点名。当点到幸永禄的时候,王廱特地留心观察了他一会儿。点名完毕,主管官员向童生们介绍了梓州路提学王廱王大人,广安军学政张长富张大人。童生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欢迎。
训话结束之后,王廱特地将幸永禄留了下来,让他将平时写的诗抄一首来看看。幸永禄磨磨唧唧地赖了半天,写了一首题名《夜咏》的诗:
床上娇儿哭啼啼, 三更灯火五更鸡。
不是为娘不抱你, 怀中抱着你爹爹。
王廱看罢,不动声色地交给了张长富。张长富看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王大人赎罪,王大人赎罪,下官失察,误将这等不学无术之徒录取。下官死罪,下官死罪!”
“张大人起来吧,回去将真实情况调查清楚,写一份报告给我。科场舞弊历来就不是闹着玩儿的。张大人好自为之!”
后来,王廱协同怀安军主官,查明张长富收受财主幸伯良五百贯铜钱。将考题泄露给他的儿子,请人代笔,录为秀才。以使他显亲扬名,光宗耀祖。王廱将张长富及涉案人员一并革职,并通报梓州路下属各州府县,严肃考纪考风,惩处形形色色的弄虚作假人员。还破格录取曹无为为秀才。
当弟弟王序,以徽猷阁直学士身份,被封为京兆府路安抚使兼京兆府。坐镇西安,管辖长安、咸阳、临潼、樊川、兴平、武功等13个县。成为一方大员之后,上书皇上,为父亲王梦易平反加封。皇上恢复王梦易太常博士的官职,追赠为通议大夫。
当一切准备工作完毕之后,弟弟王序为钦差大臣,回乡为父亲举行隆重的葬礼。王廱也会同梓州路大小官员,一同赶往荣德县参加葬礼。鞭炮轰鸣,哀乐声声,四邻官绅百姓上千人在父亲墓前行礼如仪。也算是了却了母亲在父亲去世时,灵柩前发下的誓愿:将儿子们抚养成才,恢复丈夫的官职名声,重先为丈夫举行隆重的葬礼。第二年,母亲无疾而终,王廱王序再次回到故乡,和王序一道将母亲合葬在父亲墓里。
守丧期间,王序也告知两位兄长,朝政日非,国贫民弱。金国势力,如日中天。官场已非久留之地,还是及早抽身为好!加上王廱比两个弟弟大十来岁,也到了该致仕的年龄。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归隐。朝廷准奏。于是回到故乡和弟弟王庠一道诗酒唱和,尽享天伦之乐,得以善终。
王廱学政在任期间,极力兴教办学,为地方人才的培养,尽了一份责任。这也为两宋期间,四川及荣县的进士多多,人才辈出打下了一些基础,贡献了一份力量。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胡宗杰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