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地带的吻_广播剧剧本 第二章

  • ◆新书快讯:热烈庆祝石国才老师的《拯救麻雀的姑娘》、郭传超老师的《长夜春时》、邵建华老师的《春天的码头》、王桦老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李沛花老师的《迷城》、杨林水《桃溪浅处》、陈国林老师的《难忘的记忆》、韩湘生老师的《岁月的歌吟》、魏昌盛老师的《风景这边独好》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重磅消息:丛书号出版,价格非常优惠,名额有限,欢迎报名!
  • ◆申请成为作家会员(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微信:2416378191)

声音地带的吻(广播剧剧本)

文/邓晓雍

第二章 青春的诱惑让他变得幼稚和年轻

剧中人物介绍:

凌云【负责广播站的日常工作并指导学生播音和制作节目的职工】

杨晓梅【中年女教师 ,和凌云是多年的同事,说话直接,有时在与人交流中,话里总带着对别人的嘲讽和挑逗】

学生【群演 某女生 2016级学生代表】

【上课铃声 下课铃声】
【走进广播录音室的开关门声音】


旁白:凌云,乐此不疲地为招新2016级新主播、新记者而忙碌。刚刚在大课间对全校的广播新闻节目中,还和2015级的学生主播一起播报了新学期广播站招新的广告......(实景播报的背景声音)

他总感到,这一个个青春靓丽,充满朝气的2016级新生,应该带着对自己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懂得父母抚养子女的良苦用心,才会来到这里求学读书,凌云天真以为是这样,也动了同情之心,悄悄立志,要对他们传递广播文化不一样的东西?他十分较真,竞想展现他一直不同于学校的那些理念与精神……他感到,为什么那刻板的校园大课间跑操和一成不变的铃声信号,始终和他精心对待的广播节目所表现出的认真程度,显得那么地不协调呢?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像在照葫芦画瓢,像代管的一群保姆,为何不像他那样做事?

【场景转换 放学的铃声响起】

【一位刚下课,准备乘校车的老师碰见凌云】

杨小梅:凌云老师,还没回家呀?怎么心事重重的?
凌云:   正准备回家,不过还有些事没忙完……
杨小梅: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早点回家,看你都以校为家了!
凌云:看您说的,我还说得上以校为家?您才辛苦,你们才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付出精力更多!
杨小梅:其实你们广播站应该很好玩吧?
凌云:好玩?我正为工作发愁?还好玩??
杨小梅:你那么“强"的能力,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学校的广播这几年来,拿给你弄得风声水起,办得好哦!你是专家!厉害!不过看你愁眉苦脸,又咋了?
凌云:哎!还不是为这一届2016级招新的事,招新主播啊?新生来了!广播要换一批新主播了!
杨小梅:说实话,你干得好与不好,又没人给你提级加薪,评优选先,你精神真是好的很哦!
凌云:哈哈,我不为那些东面,我既然在这里工作,领了工资,享受了待遇,除了把分内的工作完成,还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竭尽全力把这个工作干得更有特色!我可不是喊口号,我觉得广播站,除了把那铃声信号播放出来,还应该用我们创造的广播文化影响这些学生,为他们的青春心灵服务才对。
杨小梅:好高的素质,让人肃然起敬!好的好的,你精力充沛,一心上进,我们向你学习,我先上车,回家了,再见!

【凌云,独自走在回家路上 ,汽车驶过马路的声音 ,同学们放学后的嘈杂场景声音】

旁白:凌云并不知道,这位杨小梅老师可是话中有话呀,在这行当里,大家都知道,都是肚皮里打官司的高手。就是这些"有知识"之人,让人知道这杨小梅老师,虽然不一定在讲台上拥有教书育人的魅力,但对这学校里的大小事,论个人长年累月的从教经历见识,可以说是老马识途。至于学校范围内的一套为人哲学,稀奇古怪之事的个人体悟,那可是心中有数,经验丰富哦。仔细听听她与凌云老师的一番对话,语气语调中暗含着对他的一番严肃地规劝与善意地嘲笑。只可惜啊!这凌云老师,还是意气风发,愚蠢至极地用那自以为的冲天干劲,继续去思考什么广播站的一系列即将展开的工作,看他会好梦成真?

【突然发现自己丢了什么东西的惊讶之声】

凌云:哦,东西忘了拿?还放在广播室里,应该回去,顺便加一会班。把广播站招新的方案再修改下!

【晚自习的铃声响了】


学生:(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声音清脆而明亮)

凌云老师 :您好!
凌云:同学,您们好!
学生:我们是2016级新生,老师来了?有晚自习吗?(身旁随行一位男生)
凌云:没有,我是回校拿点东西,刚忘了很重要的东西放在广播站了。
学生:哦,广播站!好的,你们好久招新?一定要通知我们呀。老师再见!

旁白:这些新同学对凌云老师,好像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是不是广播站的节目,多多少少起到些宣传作用,即使她们不认识凌云老师,但是一定知道广播站吧。说实在的,广播站嘛,就是学校宣传管理的窗口,也是学生们用声音展现活力的地方,是迷人的声音地带!广播站是青春的声音获得虚荣的地方!好多学生,特别是青春期的中职生,对广播的想象,就是让自己的声音通过广播传向全校,还必须让人知道那好听的声音,就是她本人!凌云老师一直沉浸在新生对他的热情所编织的美好想象里。他好像吃了一颗巧克力一样,展开了快乐遐想,看到这些新生,因为有了广播的吸引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他不肯辜负这些新生对广播的无限期待,就飞快地跑向他的广播站,继续妄想去做梦想成真的"宏大事业".....

请看第三章

2022  10   15于宜宾深思斋文化

疫情再起又被居家隔离期间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邓晓雍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