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 ‖ 春风十里,不如远方有你(文/杨惠玲)

春风十里 不如远方有你
——我的写作技巧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杨惠玲
看到青年作家网的写作技巧征文,已经许久了。然而,因为一些繁琐的事,工作或生活,耽搁了下来。虽已和青年作家网签约,但于我而言,自己还只是个文学爱好者,谈不上写作,因为我开始执笔的时间尚短,经验也不足。可临近尾声,还是想借此机会,浅谈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表达自己对文学的喜爱之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泱泱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学代代传。古往今来,有多少诗哲圣贤、文人墨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行云流水,落笔生花。徜徉在曼妙的文学世界里,我深刻感受到文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
文学像一束光,温暖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文学与写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写作自然也有方法,就是沉醉于文学,对文学—— 一往情深。
——题记
赏 • 文学之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偌大的校园里,朗朗的书声把《诗经》的美宣读得淋漓尽致。
这是我和文学的初识,相见恨晚。虽不太懂,却也冥冥中感受到文学那朦朦胧胧的美,美得如此精致,又如此高雅。《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仅语言优美,朗朗上口,而且意境悠远,让人回味无穷。
慢慢地,我喜欢上唐诗宋词,喜欢上近现代名人作家的诗歌和散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的茅屋为秋风而歌,忧国忧民,折射出大唐的兴衰荣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看图写记,清点了繁杂政事,为国为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豪情,追忆了英雄豪杰,感叹了坎坷身世;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收复失地,报国雪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壮志难酬,英雄迟暮;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矜持的少女,在李清照的笔下,被刻画得千娇百媚,细腻生动;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的洒脱浪漫,在康桥的柔波里,被彩虹沉淀,被碧波荡漾;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笔下的春,像个顽皮的小姑娘,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看景与观景人,不知不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 ……
寂静。欢喜。幽怨。别离。怀古。惜今。风起云涌,浩浩汤汤。
文学的美,从古至今,超越了红尘,绚烂了四季。明媚了流年,传递了整个华夏。
积 • 文学之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学是一座大花园,姹紫嫣红。她热情的怀抱里,可以静待一树花开,也可以安放一片孤单的落叶。飘逸的诗歌如兰,清新脱俗;华丽的散文如山茶,争奇斗艳;虚构的小说如玫瑰,花枝招展;写实的传记如莲,出淤泥而不染;还有杂文随笔等等。
然而,兰花也好,玫瑰也罢,它们都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花即是文体,艳丽或清新即是风格。不管是什么文体,什么风格,不管是什么体裁,什么形式,文学都注重积累,打磨锤炼。如花一样,从含苞待放,到朵朵盛开,需要一个由内到外、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不论是写作或是创作,从字、词到句子,再到句子的表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比如,描写春天,我们经常想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色满园,春风拂面,春意盎然,春色撩人,花红柳绿,万物复苏,草长莺飞,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百花争艳。
虽然都是些普通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中的很多字都是精心推敲的,比如“回”、“暖”、“满”、“拂”、“撩”、“争”等,这些都显示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再比如,描写景色,我们经常用到:青山绿水,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水天一色,繁花似锦,郁郁葱葱,绿草如茵,暗香疏影,暗香浮动,四季如春,万紫千红,风和日丽,和风细雨,秋高气爽,金风送爽,波光粼粼,山水如画,水流湍急,江山如画,落叶知秋,花繁叶茂,万里无云,天高云淡,晴空万里,乌云密布,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春花秋月,月明星稀,日落西山,北雁南飞,漫山遍野,茂林修竹,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万里雪飘,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等。
还有一些优美的句子,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春天是美的象征,其中那迷人的温暖与和煦的春风最让我心动,在春风的吹拂下,冰雪融化了,花儿开了,绿意盎然了……”
在积累这些词语或者优美句子的时候,我们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构思,如何行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怎样遣词造句,怎样加工润色,如何突出文意,如何抒发情感。这些都是要我们逐一思考,并仔细琢磨的。
借古鉴今,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借物喻人,寓情于景,虚实结合;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欲扬先抑,承上启下,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等,这些都是写作的灵魂。写作手法是枝干,好词佳句是枝叶。只有根深蒂固,才会枝繁叶茂。
察 • 文学之源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文学的美前所未有。用心观察,用心领悟,生活处处皆是文学的源。
阡陌纵横处,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寂静之美;
故国不堪回首,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亡国之美;
大雁北归时,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之美;
天高云淡季,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合之美;
春波一粒种,秋收万颗子,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之美;
忠于理想时,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之美;
揭竿而起时,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进取之美;
水上琵琶奏起,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之美;
一心报国时,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想象之美;
火树银花不夜天,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脱俗之美;
但愿人长久,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缺憾之美;
长亭外,古道边,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别离之美;
世态炎凉时,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眷恋之美;
风雨飘摇时,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天壤之美;
古道西风处,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之美;
驰骋疆场时,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悲壮之美;
立志收复中原时,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愤恨之美;
杂草丛生处,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哀惋之美;
屋漏偏逢连夜雨,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之美;
墨梅花开时,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尚之美;
轻舟待发际,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之美;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美。
…… ……
祖国的大好河山,王朝的兴衰更替,人间的悲欢离合,诗人的踌躇满怀,变成一支支绚丽的笔,尽收诗人囊中,被描摹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打开,精彩呈现。
如果说唐诗宋词给生活披上了件华丽的衣裳,那么生活就给予文人墨客无限的空间。他们,把对景色、对事件、对人物、对史实、对生活的描写、抒怀、传情、评判、赞美等,刻画得细致入微,描绘得淋漓尽致,个人的喜怒哀乐真正融于生活,忆往昔、展未来、惜当下也一并隐含。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浮云朝露,沧海桑田。只要用心观察,在我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里,文学的源无所不有,大到家国情怀、战争和平,小到家庭琐碎、儿女情长。允许我们在广袤的世界里,在简朴的生活中,把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勤奋好学、奋发向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为国为民,都变成一行行清丽的文字,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一篇篇隽永的文章。
扬 • 文学之魂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从第一次相识,我便情难自已。
总觉得文学是有灵魂的。它让我们和文字在茫茫人海相遇,微微一笑,便是千娇百媚。
文学是文化,是对文明的传承。品读文学这一本本厚重的书,可以领略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可以领会一代代人对历史的讴歌,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文学犹如滚滚车轮,在历史这一汹涌的洪流中,披荆斩棘,推波助澜,一往无前。
文学不仅仅是一本本书,一个个作家,是历史,也是生活。不经意间,文学和历史、生活融为一体,如胶似漆:曲高和寡,知音难觅;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经邦论道,治国安邦;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投笔从戎,卸甲归田;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下笔有神,妙笔生花;男耕女织,夫唱妇随;才子佳人,千秋佳话;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帝王将相,布衣平民;翩翩公子,大家闺秀;青年才俊,小家碧玉……国事、家事、天下事,全面、丰富、清晰、严谨、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学之魂——中华之魂,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那何为文学之魂?我个人认为,是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是真善美,是精气神,是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这是国之本,也是国之魂。
就像巴金先生所说:“我们的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传给别人。”
文学是历史的叙写,文学也是历史的传承。在这个接力的过程中,一段段精美的文字或犀利,或文静,或客观地表述历史,传达历史。比如鲁迅先生《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作者坚决地表达了对敌人绝不屈服,甘愿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愿,特别是“横眉”和“俯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群众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意义深长且形象鲜明;又比如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 循着诗人在雨巷的足迹,我们不难看到:文静的笔调,安静地表达,却不乏诗意地呈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想一想,都让人觉得美从中来,虚虚实实,朦朦胧胧,美丽而又高洁,相聚而又相离;再比如诗圣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史之乱对大唐王朝的影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包括黎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同时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忧国悲己之情真挚感人。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国寡民,鸡犬相闻;捉襟见肘,粗茶淡饭;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颠沛流离,满目疮痍;悲喜交加,百感交集;不期而遇,萍水相逢;曲终人散,各奔东西;真真假假,亦真亦幻;怀古伤今,未来可期;望眼欲穿,且问君好;岁月静好,负重前行。
因此,没有广泛地阅读,就没有高超的文学境界;没有平淡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文学素材;没有精心地积累,就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没有细心地观察,就没有真情实感的共鸣;没有用心地写作,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真挚地写作,就没有本质的传承。
鲁迅先生曾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有进步。” 民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故而,文学作品,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凝心聚力,塑中国志,扬民族魂,传华夏情。
生命因阅读而精彩,人生因写作而丰富。
从晨曦,到日暮,从春花到秋月,从夏雨到冬雪,一路相伴,有你最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在文学这一条道路上,爱得越深,走得越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义无反顾地,静静地品读,用真心体会,用真情领悟,聚沙成塔,明察秋毫,心无旁骛,精益求精。
待到山花烂漫时,你在——丛中笑。
即使有一天,所有的相遇都被风儿吹散,我们的心里总会有处角落,永远滋生着美好!
……
春风十里,不如远方有你!
作者简介:
杨惠玲(笔名:木叶),女,汉族,80后,云南人,中学一级教师,文学爱好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爱好看书、写作、画画、摄影、旅游等。我很喜欢青年作家网的 “ 用文学点亮梦想 ” ,还有诗人海子的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我喜欢简单朴实的生活,喜欢静静地看书,用文字记录生活,书写真情实感。就像我所写的,“文学像一束光,温暖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且让我在文学这条道路上,爱得越深,走得越远!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arlence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对文学的爱,朴实,无华。一如这初冬的暖阳,一缕一缕,由远及近,由高到低,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