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一名新手浅谈微型小说的写作感悟(姚绍云(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 ◆热烈庆祝梁慧老师的《诗海拾趣》、语泉老师的《紫巷》、张贤春老师的《鸡往后刨》、贾光华老师的《轻轻走过》、张青山老师的《西边太阳东边月》、汪家弘老师的《徽州魂之忠烈有道》、两木金老师的《遥望故乡月》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征稿‖2023•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开始征稿,欢迎签约作家和文学会员参赛!
- ◆申请成为签约作家或文学会员,请添加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请添加微信:2416378191
- 新闻‖青年作家网策划出版的系列图书成功亮相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
一名新手浅谈微型小说的写作感悟
文/姚绍云(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写作是一种爱好,就像有人喜欢打麻将一样,只不过爱好写作显得高雅些。”听江老师一席话,我仿佛胜读十年书。直言,我感同身受,并大受启发。继而,写作的热情高涨。
写作,顾名思义,是“写”和“作”打出来的一套组合拳。既然写作,不仅要能写,还要会创作,那么写作自然不是简易的活。所以,对于一个新手而言,如何能写出被认可的文学作品,便是直面以对的问题。
撇下大咖级作家不说,比起那些稍有实力的作者,我的文笔功底明显落后。于是,我在写作之初不得不思考:我从何下手?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对微型小说暂且有了肤浅的认知。其实,我的写作技能亟待提高,成熟的技巧还尚未形成。以下斗胆贴出我的一篇拙作《母亲的面子》,愿借助青年作家网推出的“我的写作技巧”征文活动,与我同仁新手们聊聊写作中的感悟,既是自己对写作理论上的一次总结,亦是诚恳吸收高见的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
母亲的面子
文/姚绍云
母亲一人在乡下,胃疼多年。邻居劝她去看医生,她死活不去,说,老毛病,不碍事。 母亲是个要面子的人。
父亲去世的早,她一个人拉扯大我们兄妹,每天忙完农活便去附近砖厂搬砖,坚持送我与妹妹读书。我懂事后打算辍学打工。母亲知道后大发雷霆,说,你小小年纪就去打工,有什么出息?没出息就活得不好,活得不好,妈的面子就没了。
她就是为了她的面子,不让我辍学,哪怕她累得直不起腰。
母亲的面子比命重,我这看法打小就根深蒂固。为了她的面子,我只得努力读书,天遂人愿,我终于成了村里首位大学生。大学毕业时,由于我学业突出,一线城市的几家大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但我却坚持回到县城工作,是方便照顾母亲。妹妹远嫁,母亲又不愿意舍弃老家随我走。不过,这事我一直瞒着她。
我周末回家,是惯例。不过,这次回家,我着重提起了母亲体检的事,因为前不久,隔壁的王阿姨突发脑溢血去逝,使我觉得,母亲去医院做全身检查,刻不容缓。
我先试探性地问:“妈,明天跟我去县城,礼拜一去县人民医院做个全身检查。”
“你看村里哪个去体检过,我又没毛病,你是钱多了没地方用吧?有钱多捐给三婶去。”母亲看了我一眼,有些生气。
“三婶怎么啦?”我陪着笑小心地问。
“三婶查出白血病,听说要花二十万,村主任正在发动村里人捐款呢。”
“那谁捐的最多?”
“我听村主任说,张璐是大老板,他捐的最多,1600多块,都在名单上记着呢。”
我旋即掏出钱包递给母亲,说,这些钱都拿去捐吧。母亲数了数,3800元。我看着心情很好的母亲把钱揣进口袋后,连忙再提起让她去城里医院体检的事。母亲还是推三阻四。我说:“妈,我还是说了实话吧,这是单位给优秀员工的福利,领导说必须去,如果您不去,我很没面子的。”母亲想了想,这才答应。
考虑到我报名了义务志愿者,一周后要去疫区送物资。得一个多月不能回家,所以,母亲的这次体检,我找了人民医院里的发小张雷,拜托他一是查仔细,二是要快些。张雷答应一定查仔细。
第二天,我独自去医院拿检查结果。张雷脸色凝重。
“你母亲可能是胃癌,不过是早期。”
“不会弄错吧?”我颤抖地说。
“八九不离十,你先办住院吧,等待进一步诊断。”
病榻上的母亲,还是我记忆中的母亲,很高大,很坚强。我望着输液管里缓缓流动的液体,心里默念,要不是及时发现,那可怎么办?正在这时,村主任急匆匆地走进了病房。
“我把捐款送到医院,给了三婶,下楼时正好遇见张雷,他告诉我说大嫂子病了,我就来看看。”村主任说。
“我妈没大事,麻烦你了。”我忙向村主任眨眼。
“没事就好。”村主任看着我母亲,附和道。
“捐款够吗?”母亲仰起头,问村主任。
“除去医疗报销部分,大家的捐款也差不了多少,说到捐款,我刚刚才知道是你去帮三婶交了3000多元的医药费,这个数我要登记到捐款名单上。”
“别,别,千万不要。”母亲轻轻抬起插着针头的手来回摇动。
“村里你捐的最多,可名单上只有八百,你也知道,我之所以造名单,为的是在村里表功德呀!”
正在这时,我单位副总经理来电:“请你明天八点前赶到公司参加抗疫志愿者出征仪式。”
“啊,副总,这次抗疫我去不了呀,我妈生病住院了。”我说。
母亲突然坐了起来,大声地说:“抗疫都是英雄,儿啊,你要是不去,我现在就出院,这可是给妈争面子的事啊!”
村主任对准母亲竖起的一双大拇指,说:“大婶子,我今晚回去,让我家媳妇来陪你几天。”母亲摇摇手,说:“谢谢主任,你看我像个病人吗?我能照顾自己。儿子,放心去吧,好好给我挣面子。”
我陡然明白,母亲的面子原来是一面在人世间闪闪发亮的镜子。
一:洞悉生活,从中选材。
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艺术本身源自于生活。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我首先要热爱生活。因为热爱,我才会包容生活中的不尽人意,发掘生活中太多感动的人、物和事。就像我爱上的某个人,会给我无穷的遐想和思念。同理,生活会给我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其次,作为一名新手,我必须循规韬距,以生活的真实性博取作品的存在感。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幼儿,我必须脚踏实地,拥有正确的行走姿势。小说《母亲的面子》正是生活中逼真的故事。
二:立意求新,能量求正。
为什么写作?写作貌似一种搬运文字的活,实则是搬运人想通过文字的摆放,让更多人看到其中的一段共鸣的情,一个共鸣的理,以此达到读者受益。所以,能量求正不止是作者为引起读者共鸣的初衷,亦是文学作品自身存在的价值。然而,这还不足以让作品出奇。毕竟,新手的文字功底和创作技巧尚在提升阶段。故而,新手在作品的立意上要尽量不走老手常走的路,比如不碰爱情这种古老的题材。
三:选好标题 ,提升内涵。
好的标题就像一张白皙的的脸,有吸人眼球,博取好感的穿透力。但标题也像一根中心立柱,一旦跑偏,会让作品的生命出现窒息,即便它长得结实、美观。由于散文呈现直白的特点,其标题自然不需要绕弯子,捉迷藏。而微型小说的标题迥然不同,首先不能让读者从标题中直接或间接猜测出故事的真正意图。由此说来,给小说取标题是一件细活、巧活,对一位新手而言,更是难活。小说《母亲的面子》是根据故事情节线索而取的标题,虽不够鲜活突出,但也算符合不揭不露的小说标题意味和故事情节主题的中心需要。
四:开头要有吸力,重在撩起读者的好奇之心。
由于微型小说篇幅短,文字一般限制在1500左右,所以,《母亲的面子》开头写“母亲在乡下胃疼多年为了面子不看医生“时只用了三言两语。目的是为了制造一个“母亲可能生大病”的紧张的气氛,同时又留下“母亲究竟会怎样”的一种悬念。这样的写法,很大程度上有利新手写小说。毕竟,新手很难娴熟白描等手法的技巧运用。
五:故事的内容要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主题表达做好有序铺垫、有序设置。
小说是一门留白的艺术,叙述和描写中要含蓄。作为写作新手,常会认为读者读不懂而进行过于直白的解释。其实,写小说就是作者与读者比智商,作者要善于和读者玩捉迷藏的“游戏”。如果读者尚未读到最后,就明白了小说的真正意图,那这篇小说无疑是不成熟的。当然,意料之外的结尾不能陡然出现,作者必须在文中做好铺垫,埋好包袱。换句话说,埋包袱是为了主题出现在情理之中,但把包袱埋深是为了给读者一个意料之外的感觉。
六:中间要有张力,避免单一叙述,学会转换镜头。
西方有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一个桶从山上直滚下去,不是小说;如果中间遇到了阻隔,就是小说。这种情节的转换,就是一种张力的体现。小说《母亲的面子》中,母亲要面子到后来不要面子的几个情节上的多次转换,为的是避免单一叙述,设置矛盾冲突。故事在围绕主题中的这种扩张,正是古人评价小说所说的“猪肚”。
七:结尾要有震力,让主题在“雷声”中升华。
微型小说的结尾是全文的一个高潮,或直接表达主题、或留白于读者,往往用最短的文字给读者一个意想不到又回味无穷的意境。小说《母亲的面子》结尾写道:“我陡然明白,母亲的面子原来是一面在人世间闪闪发亮的镜子。”这种结尾虽不尽善尽美,但也让让主题在瞬间得到了升华。
八:全文力求精炼,务必简洁。
微型小说常被人说成“螺蛳壳里做道场,桌子上跳舞蹈。”正是微型小说篇幅短,所以下笔要惜字如金,与主题无关的事不扯。当初我写微型小说,动辄两三千字。后来,硬着头皮对可有可无的字毫不犹豫地删除。经过一段“删除、缩减“的练习,我发现写微型小说对达到语言的简洁,大有帮助。其实,语言的精炼是功力所致,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把语言简洁化只是习惯养成的问题。作为一个新手,我曾把精美的文字比作别墅,简洁的文字比作平房,我住不起别墅,但我要把平房打扫得干干净净。
总结: 作为一名写作新手,如何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常常思考,总认为:新手就是多走新路,多在“怪、奇”上下功夫,构思上敢于打破“常规”。或许如此,新手的作品更容易走出一分天地。
作者简介:姚绍云,江西南昌人。景德镇市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多篇作品散见于省市文学期刊、报纸副刊。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编辑部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