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青年作家网走进徽州古城开展采风活动(俞旺忠/文)
- ◆新书快讯:热烈庆祝石国才老师的《拯救麻雀的姑娘》、郭传超老师的《长夜春时》、邵建华老师的《春天的码头》、王桦老师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李沛花老师的《迷城》、杨林水《桃溪浅处》、陈国林老师的《难忘的记忆》、韩湘生老师的《岁月的歌吟》、魏昌盛老师的《风景这边独好》等新书正式出版发行!
- 重磅消息:丛书号出版,价格非常优惠,名额有限,欢迎报名!
- ◆申请成为作家会员(微信:511015075);◆咨询图书出版(微信:2416378191)
青年作家网走进徽州古城开展采风活动
(俞旺忠/文)
最好的季节在春天,醉美的春天在徽州。3月27日,青年作家网黄山通联处联合黄山市332地质队印刷厂和黄山市屯溪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筹)开展春季采风活动。
徽州古城春回大地,满城春色尽收眼底。采风团一行首站来到安徽皖南黄山市歙县古城,在向导的带领下朝徽州古城东门方向问政山行进,登上问政山,首先竹林的景致就让人陶醉了。放眼望去,满山郁郁葱葱的竹子连绵不断。走进竹林,只见一棵棵竹子挺拔修长,亭亭玉立,枝条斜逸,让人体会到那种宁静致远的境界。问政山之所以出名,与该山的竹笋是分不开的。时下正是春笋生长季节,于是团员们明确分工,团结协作,深度体验问政山贡笋挖掘乐趣,不到一时辰,就挖出了一担两筐的近百斤贡笋,其乐融融,收获满满。
中餐过后,乐趣未尽,无暇顾及休息,采风团一行来到徽州古城渔梁古镇,在一座座斑驳的老屋前感受老街的沧桑历史。渔梁老街整体格局保存完整,街上一色的木排店面,一色的石板卵石路面,徽州古商埠的风采依旧,值得慢慢逛逛。远眺渔梁坝全景,练江水很大,几乎见不到大坝的身影。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渔梁坝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曾大赞:“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四川的都江堰相媲美!”。渔梁坝下,游人如织,古镇对岸,油菜花香,这就是徽州最让人陶醉的地方。
车游古镇,车移景换,半小时的车程,采风团一行到了歙县南部重镇——北岸镇五渡村抗日英烈方璧纪念馆参观。青山皱褶间的五渡,始建于宋景德年间,地处歙县东南部,当地人习惯称之歙县南乡。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古树、古祠、古驿道、古民居、生态茶园。蜿蜒曲折的棉溪河穿村而过,古朴中透着清雅,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村落。方璧1915年生于歙县北岸镇五渡村,是歙县唯一一位奔赴延安的女性。1942年4月13日,在晋察冀边区执行对敌“政治攻势”任务时,遭日寇包围,突围时牺牲于原平市下西岗村牛角沟,年仅27岁。八路军文艺战士,晋察抗日战士。方璧的英雄事迹一直在家乡传诵,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方璧,歙县投资修缮了抗日女英烈方璧纪念馆。馆内展厅分设五个部分,通过烈士家族来往信件、战友回忆、战时影像等珍贵资料,充分展示了方璧烈士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参观后大家为黄山市有方璧这样的女英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并由衷地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牺牲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一天的采风活动行程虽然短促,但大家纷纷表示,此次采风不但领略到了皖南春天美丽的风光、看到了徽州古城建设的巨大变化,还接受到了红色教育的洗礼,激发了创作灵感,收获很大。通过采风活动,会员文友也体会到,只有深入百姓生活,才能发现平时看不到的写作素材,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才能对写作素材有更生动、更具体、更直观的体悟,才能创作出更贴近时代和生活的作品。
青年作家网负责人表示,采风和创作两者密不可分,相得益彰。青年作家网旨在通过活动,使广大会员文友更真切地感受中国城乡建设发展成果,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扎根人民,走进生活,文学创作源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本文由 青年作家网 作者:编辑部 发表,其版权均为 作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青年作家网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